Enlightment

37(上) 信息化城市空间与信息化城市生活—卡斯特尔《信息化城市》

疫情原因取消了原定的旅程,也因疫情不能出门,在家躺尸的这些天提供了充足的时间让我完成二月读书计划。卡斯特尔(Manuel Castells)《信息化城市》(The Informational City)写于1989年,通过刻画在美国资本主义重组、城市产业空间和社会空间变化当中信息技术发挥的作用而被学界所熟知,其中判断的一些趋势不仅在美国实现,现在已经成为全球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后带来的变化。

卡斯特尔显然是一个持社会建构论的学者,在第一章就强调“只有把技术变革放到社会结构的框架中考察才能真正理解技术变革,并且这种理解不能仅停留在对特定社会现实的真实描述上,我们必须从社会结构的水平和社会发展的进程来把握技术”,这也是整本书贯彻的基本视角。作者将信息技术视为社会变革当中起重要作用但不是唯一作用的要素来看到整个社会结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趋势。有意思的是,卡斯特尔非常强调空间,从章节标题就可以看出来:“新产业空间”“信息流空间”“二元化城市”“郊区军备政策”“易变的空间架构”“重构信息空间的社会意义”。因此他虽然是一个社会学家,对于地理学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过他对于空间的理解会更为抽象和宏观一些,而地理学家通常擅长的是去考察具体情境(context)中的异同。

卡斯特尔目前对地理学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在经济地理领域,书中大篇幅的讨论了信息技术产业的基本要素和空间结构,以及所谓现代服务业(书中为信息流空间)的兴起、要素和空间特征。同时,书中也大量的讨论了资本主义重组,由大规模生产的凯恩斯主义向小批量、弹性专精的定制化生产方式,以及部门分散、全球化产业链布局等等,这已经为我们所熟知。不过,这部分依然给我提供了新的知识,那就是资本主义重组的过程和产业向全球化布局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只有高效的信息交流,产业各部门才能在分散的同时依然保持紧密联系,而分散也带来了企业在接近各个市场都设立分部门以了解消费者及时需求,也因此才能产生弹性专精的生产模式,而之前我们一直将信息技术发展这一基础忽视来讨论生产方式变化和产业空间变化的问题。更进一步说,不同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不一样,也影响了他们的组织方式和空间选择模式。

关于信息产业空间和信息流空间的内容,这里就不做过多介绍,本次书评主要想讨论在地理学中目前关注还比较有限的“二元化城市”的城市社会空间发展趋势,以及这本书讨论比较少的信息化城市生活。

所谓二元化城市,指的是在信息技术带来的产业演变、劳资重组的过程中,一方面,高薪的专业性工作得到重视,他们是信息的生产者、决策者、专家,是在企业中起关键作用和决定性作用的人群。另一方面,通过转包、分包、机械化、自动化,服务业,特别是临时的、灵活的、分散性、低薪金、低社会保障的非正式经济大量兴起。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两个数量不断增加,但力量相差悬殊的社会群体,他们之间连续的光谱被打破,缺乏交流,社会阶层跃迁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这样一个社会结构“存在于新型信息经济的两个极端间的交流这一基础上,这两个阶段相对但却具有同样的动力。这种新型信息经济发展的逻辑使得社会趋于两极分化,使各社会群体分化,使各种文化割裂,并对一个共享的空间进行分割。”事实上,在工业化社会工人和资本家的差距也是相当大的,但是大生产时期通过工会的力量有效的遏制了这种差距扩大的现实,工人阶级的社会福利和待遇逐渐提高。但在信息社会,大生产方式不复存在,“资本便提升了自己的地位,把技术作为对付最强大的劳工组织的有力武器,因为自动化技术可以取代那些劳动力最密集部门的工作”,同时信息技术也可以分散劳动力至劳工组织不强的社会环境中。转包、分包,以及灵活多变的劳资关系阻碍了劳工运动的进一步推广,伴随着服务业的快速扩张和多样化,新的社会结构得以形成。

目前来看,地理学对信息技术带来的新的社会结构的具体空间形态还理解不够,特别是对信息技术在其中的作用理解不足,尽管有大量的社会隔离的研究。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这种社会群体的分化或者说社会隔离显然与芝加哥同心圆的社会空间形态有本质区别,因为服务业很大程度上是和市场紧密结合的。因此,微观情境的、相对空间意义上的,甚至于基于移动性的隔离还有待研究。

谈到微观情境,就不得不说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相对宏观的,而且更多关注的是生产层面的转变,对于信息化城市中的生活的转型关注还不够。当然,这有可能是当时信息化手段仍主要应用于生产活动中。当然,生产活动(生产力水平、生产的组织方式、劳资关系等)的改变是生活方式改变的基础,在考察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方式的影响时首先应该将日常生活历史性的置于空间重构的背景中。这一点留待后续文章再做详细讨论。

最后,有必要注意到这本书的分析对象是美国。每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基础与信息技术发展水平与过程不同,带来的空间影响也具有很大差异。因此,如何说好中国故事也是未来研究要关心的重点。

书评的第二部分是对书的内容的摘抄与评论。“【】”符号内的是评论,之外是内容摘录,摘录有跳读的情况,重点是自己加的。因为是图书馆借的书,想到还回去就难以查看其中的内容了,因此摘录下来。但是摘录完发现这样方法挺好的,以后不论是自己买的书还是借的书都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特别是学术书籍。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