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lightment

13 未来城市空间畅想—柴彦威《城市空间》

柴彦威老师所著《城市空间》,主要讲述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结构,或者说,城市内部各项活动的所处在的实体空间的分布与相互关系。这些活动包括:工业生产、居民居住生活、商业、服务业与办公业以及居民通勤和休憩等,几乎涵盖了城市生活的所有内涵。

不过内涵总是相对而言的,内涵也同样是会随着时代发展的,当今世界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信息化革命带来的影响,但这个影响会以何种方式进入到城市的实体空间呢?

《第三次工业革命》强调的是信息化与新能源使用相互结合,由于二者的分散性(遍地性、易得性)带来的是世界的扁平化,具体到城市空间已经有了一些变化,比如分布式的新能源生产将在世界各地普遍出现,除此之外呢?

围绕扁平化和权力的分散化,在城市内部空间的背景下,可以提出一些猜想:

1、居民的居住空间,包括居住空间的迁移可能更加的分散和多样。譬如在城市中不会出现同心圆、扇形或者多中心的结构,而是高档中等低档住宅区遍在分布,有机结合;而居民的迁移行为不在是市中心与郊区居住地延伸的扇形,而是多个扇形的组合或者扇形范围变大,这取决于“搜房网”此类网络分析大数据的能力和提供信息的能力;

2、商业空间势必会打破原来等级森严的克氏结构,这其实在当下已有明显的体现:各大购物中心购物的提供已经变得极少,因为实体购物的需求变少,同时餐饮、影视、儿童教育等等服务性行业占了大型购物中心的绝大成分;与之相对,小型的零售中心开始蓬勃发展,但这是在信息化条件下的新型模式,顺丰实体店就迈出了重要一步。这些实体店以强大的物流体系和广阔的网络平台为基础来及时的服务有限地区的民众。商业空间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中间层次的商业中心匮乏不发展,而小型商业中心遍在于城市各地,大型中心由于其难以替代的服务性仍然不断发展,但是零售购物方面的职能可能退化。

3、服务空间的变化可能与前两者变化不太一致,其原因上文也有提及:服务业难以替代的见面性。所以极有可能服务业代替商业再空间上呈现较为完善的等级结构,服务不同范围的人群。除非某一天服务可以在信息网络上完成(比如愈发火热的mooc和网络办公等)

关于城市内部空间的变化也就暂时谈到这里,剩余的比如工业空间或者游憩休闲空间因为不了解也难以讨论。而上文谈到的三个空间其实有很多内部变化机制也不甚清楚,但是信息化的趋势不能阻挡,其落到实体城市空间中带来变化也是迟早的事,因此只有超前一步的思考才能成为新时代的城市规划者。把握虚拟世界的变化与实体空间相结合应该是不会有错的。

参考文献:

[1] 柴彦威. 城市空间.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