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lightment

56(下) Richard Florida 《新城市危机》文献摘录

文献:理查德·佛罗里达,吴楠(译). 新城市危机:不平等与正在消失的中产阶级.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

前言

P004 城市成功的关键在于吸引并留住人才,而不仅仅是吸引企业。由知识工人、技术专家、艺术家和其他文化创业产业从业者构成的创意阶层聚集在以下特征的地方:有大量高薪工作——也被称作密集的劳动力市场;有大量可以结实和约会的同伴——我把它称为密集的同伴市场;富有生机,有大量餐厅、咖啡馆、音乐表扬和其他娱乐活动。

P010 政治分裂从根本上起源于“新城市危机”的深层经济与地理结构,是我们赢者通吃城市化的产物。在这一城市化进程中,人才和优势群体聚集起来,占领了少数发达的超级城市,把其他人和城市甩在身后。

第一章 城市矛盾

P007 新城市危机不同于20世纪60-70年代之间发生的旧城市危机。旧城市危机被定义为城市丧失经济职能、城市经济被架空的危机。

新城市危机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是少数超级城市及高新科技与知识中心地区与世界其他城市之间不断扩大的经济差距。

第二是超级城市的成功给自身带来的危机。他们普遍面临房价高企且不断攀升以及不平等程度不断升级的问题。

第三是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社会和阶级分化。……“消失的中层”……穷城市、富郊区的社会阶层划分已经过时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的“拼布城市”,即小片富人社区与大片贫困社区交织,同时存在于城市和郊区中。

第四是日益恶化的郊区问题。

第五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问题。

第三章 精英城市

P62 穷人和工人阶层在城市蓬勃发展过程中被排挤、失去立足之地,但帮助他们的途径并不在于阻断财富创造的源头,而应是让经济发展更全面和更富有包容性。

第四章 绅士化和它引起的不满

P66 尽管大量研究表明,被绅士化直接挤出城市的人并不多,但重返城市的浪潮全面推升了城市房价,而饱受其害的就是贫困人口。媒体对绅士化的过度关注让人们忽视了一个更严重的问题——长期集中的城市贫困。

P080 在绅士化过程中被取代和挤走的人数比人们想象的少得多。……哪怕没有发生任何取代效应,社区的贫困居民比例也可能在10年里从30%缩小至12%。绅士化社区弱势家庭离开园社区的可能性比未绅士化社区的弱势家庭低15%,绅士化社区任何一个单独家庭被取代的可能性只有1.3% (Lance Freeman, Displacement or Succession, 2005, Urban affair Review; Freeman and Braconi, 2004,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Freeman, 2009, Urban studies)

P81 绅士化给弱势群体带来的最负面影响并不是发生在绅士化社区自身的,而是通过对房价的涓滴效应或涟漪效应,影响了绝大多数穷人生活的更贫困的社区。(Ding et al., 2016. Gentrification and Residential Mobility in Philadelphia, 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

P85 归根结底,城市的长期集中贫困问题比绅士化严重多了,这可以说是最棘手的城市难题。【绅士化能够带来社区财富、设施便利性的提高,对于绅士化的过度关注掩盖了城市本身所具有的严重贫困问题。】

第五章 城市的不平等

P91 城市面积越大、人口越多、知识和科技的密集程度越高,就越不平等

P102 图【繁荣与不平等之间是负相关、不可能同时出现的。】

P103 第一,经济体越创新,不平等程度越低;第二,如果考察不平等与创意经济的竞争关系,这些国家可以分成两组。英美为代表的,创新实力很强,也高度不平等。瑞典、芬兰和丹麦,创新水平很高,但不平等程度大大降低。

经济不平等阻碍经济发展,而财富和收入再分配政策则会促进经济发展。第一,对更多收入进行再分配的国家更平等;第二,再分配水平较高的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更快;第三,降低不平等的政策能提高经济发展速度。总之,低不平等有利于经济增长,即便低不平等是由对收入进行再分配的公共政策带来的。(Ostry, Berg, Tsangarides, Redistribution Inequatlity, and Growth)

第六章 大分层加剧

P132 在人口密集的大型知识城市,贫困群体除了拥有更多向上流动的机会,还更可能获得更长、更健康。……如果我们想帮助穷人和工人阶级改善经济状况、拥有更长寿命和更健康的生活,就必须保障他们不被高住房成本挤出最大、最富裕以及教育程度最高的城市。

即便如此,所谓以人为本的政策也不会神奇的解决集中贫困的问题。……如果我们希望打破城市集中贫困的困境,就必须把以人为本的政策与改善社区状况的基于地区的政策结合起来。

第七章 拼布城市

P138 虽然它的具体特性在每个地方都各不相同,但这种新型阶级地理模式的核心特征就是,城市分裂为紧密结合的集中优势区和面积更大的集中劣势区,它们在市区和郊区中纵横交错。

P139 四种拼布城市模式。

第一种模式,优势创意阶层重新占领了市中心,同时在郊区也保持高度集聚。状况较差的服务阶层和工人阶层要么被挤到了市区的其他区域,要么被挤到郊区甚至远郊的边缘地带。

第二种模式,创意阶层留在郊区,很少回到市中心。

第三种模式,整个城市地区被一分为二,优势创意阶层和弱势服务阶层在市区与郊区中分别占据完全不同的街区。

第四种模式,富裕的创意阶层占领了一些独立的小型聚居区,弱势阶层则围绕他们而居。

第八章 郊区危机

P170 郊区曾是繁荣与希望之地,如今却大规模陷入经济衰退和贫困的泥潭。郊区的中产阶级社区一方面正在空心化,就像几十年前的城市;另一方面又分化为集中贫困和集中富裕的地区,就像今天的城市。

P183 归根结底,郊区危机反映了很长一段时间廉价经济发展的终结。……当时郊区的散漫扩张是廉价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而现在这一发展模式正走向尾声。现在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动力主要是聚集而非分散。

新城市危机中的郊区问题和城市问题有相似的解决方案:继续发展城市化,并提高城市化质量。想要解决郊区危机并恢复郊区经济活力,就得提高郊区的人口密度,让郊区更节能环保,更多功能化,并使郊区和城市之间的交通更便利。

第九章 全球城市化危机

P192 许多贫民窟没有提供经济上升的渠道,而是成了自我强化的贫困陷阱。

巨型贫民窟之所以长期持续存在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今天绝大部分正在快速城市化的地区都是世界上最贫困和最不发达的地区;第二,如今世界更大、人口更多,城市发展最快的地区往往是世界人口中心;第三,很多城市化是人们为了躲避战争、冲突、极端保利和自然灾害而集体迁移到其他城市而产生的;第四,全球化本身也是一个大问题。

全球城市危机的关键在于,在这波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城市迁移浪潮中,城市化已经无法有效促进经济发展了。

P194 虽然城市化不能确保经济繁荣,但它仍是优选。即便发展中国家快速城市化地区存在严重的贫困和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它们仍然比农村边远地区拥有更显著的经济优势。

P197 但是我们要怎么样促进这些地区的发展,并重新将城市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联系起来呢?

答案是:通过释放城市居民的活力和才能,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发展。如果贫困社区的居民能够发挥自己的天赋和技能,他们自己和所在社区的经济状况都会得到改善。

“作为动词的住房”……自下而上的穷人自己建造住房的模式……“落脚城市”与重庆六公里村。

P198 圣菲研究所和国际贫民窟组织的研究则更广泛的证明了这种自下而上模式的有效性,他们让来自世界各地发展中国家贫困社区居民记录自己的日常活动……研究发现,虽然贫困社区的穷人有发展潜力,但日常生活的重负让他们无法有效利用自己的能力。他们没有发达国家人们习以为常的基础设施和劳动分工,因此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应付日常生活的急迫需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性!】

各项研究表明,穷人并不缺少技能或创新能力,而是缺少能有效利用他们的时间和资源。贫困社区需要建设更多基础设施,帮助居民和社区利用和发展自己的能力。

(连通性、街道(N通一平)的重要性)

第十章 惠及全民的城市化

P208 聚集力在推动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分裂了我们。赢者通吃城市化意味着少数赢家获得绝大多数的创新和经济发展成果,而其他大多数地区发展停滞,被赢家远远抛在深厚。随着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社区的消亡,城市、郊区和整个美国都变成了一块由集中优势地区和集中劣势地区构成的拼布。

P211 现在,加大公路和桥梁投资也许能短暂的刺激经济,但很难带来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些胡乱安排的基建项目,而是能促进聚集化、集中化城市发展的战略性投资。

新城市危机标志着这段漫长链接外向型增长时代的终结。

如今向外扩张已经不能保证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了,这在美国历史上海从未出现过。

P213 将聚集力变成发展助力而非阻力。提高土地开发的密度和效率。取消部分限制性分区和建筑法规。

P217 用基础设施投资提高密度并促进发展。公共交通投资。高铁。

P220 修建更多经济适用的租赁房屋。

P224 将低薪服务业工作转化为中产阶级工作。提高最低工资。把大量低薪服务业工作变成能养家糊口的工作。

P228 通过对人和地方的投资消除贫困。基于人的投资,为贫困家庭提供资源;基于地点,投资学校、社会服务和降低暴力犯罪。【中国对农村的反贫困已经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经验,模式比上述两个更加完整和充分。但是我国对于城市贫困的研究还有待发展。】

P231 与世界一起促进城市繁荣。美国发挥更广泛的世界领导力,在全世界城市化告诉发展的地区打造更强大、更有弹性的城市。【事实上,中国城市(城市+农村)的发展经验更值得全球其他国家城市学习。】

P232 授予城市社区更大权力。

P237 最后,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唯一出路是城市化的发展,而不是倒退。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