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lightment

[Marcy α]对科学开端问题的看法—黑格尔《逻辑学》

一、开端的问题化

按照黑格尔的说法,开端不是古代思想史问题域中的一个问题,它是在近代被问题化的。在近代以前,开端不是抽象思维或者哲学关注的东西,因为开端作为人的主观认识行动的一个环节,并不像作为认识的内容的、客观的本原那样具有确定性,相反,开端是偶然的,并且是主观的。在这样的理解中,偶然的开端不被视为客观真理的本质环节,它也没有成为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但是近代以来,在认识内容之外,认识活动的形式逐渐成为被反思和关照的对象。作为内容和形式的认识同时出现在视域中,产生了统一的需要。那么二者的原点——分别是本原和开端,也应该具有统一性。对开端问题的问题化对逻辑学本身的框架形成了挑战,在本原已经成为大前提的情况下,黑格尔用逻辑学既定的框架处理了开端这一应该具有和本原相当地位的概念。本文按照黑格尔的论述顺序讨论对开端问题的看法。

二、纯粹存在作为开端

1.     开端分析的前提

黑格尔将开端界定为逻辑的开端,在这样的界定中,对于开端的讨论所使用的方法是逻辑的方法,同时黑格尔认为这是科学的方法。这意味着它要遵循逻辑的演绎方式,它必须成为——纯粹知识/绝对真理这一作为自为存在的大前提的演绎产物:开端应当起源于纯粹知识[1]

逻辑学的前提是精神现象学,精神现象学的对象是显现着的精神[2],而逻辑学考察的对象则是这个显现着的东西更深层的东西,即一般意义上的认识活动。这样的认识活动的目的被界定为到达绝对真理,而其开端恰恰是起源于这种目的。精神现象学的立场是揭示纯粹知识以及到达纯粹知识的全部中介过程,揭示认识活动显现出来的轨迹。这种立场将思维活动视为线性的,纯粹知识标定终点,有了这一参照物后,其他认识活动都被视为这条线上的桥梁,最终通向纯粹知识。在这条意识活动的路径上,纯粹知识是一切的开始,意识从起点到终点这一过程的呈现,就是精神现象学研究的对象。在这条路径上,精神现象学的出发点是直接知识,是经验的、感性的意识。这不同于逻辑学的出发点,逻辑学的出发的是间接的。纯粹知识同时作为精神现象和认识活动的终点和目标,对精神现象和认识活动的出发点有着不同的作用,它不能规定精神现象学的出发点,而在逻辑学的框架下能够规定认识活动的出发点,即开端。开端在这里被纯粹知识规定,所以它是间接的,同时也是确定的。在这一部分,黑格尔用逻辑的方式首先说明开端是间接的。

2.     纯粹知识的规定

在开端被纯粹知识规定后,黑格尔接着讨论了纯粹知识。在黑格尔的体系中,作为自为存在的纯粹知识,和孤立的自在存在不同,它更加强调主体性和能动性,它的主体性体现为它排斥自己的对象,同时又将对象包含在自身内。纯粹知识扬弃了自己的对象,或者说是他者,以及它们之间的中介过程[3]。这样形成的统一体不再能够被视为一种可以被反思的知识,而是一种只能被考察的直接性,它不依赖于任何中介过程而存在,也无法被反思。作为纯粹知识的他者,开端被包含进这个直接的统一体中,它同样作为一种直接性呈现在当下,从而无法被反思。

这里有一个辩证的解释,即开端是借由纯粹知识产生的中介过程呈现出来的,但是纯粹知识本身的规定扬弃了中介过程,以及作为对象的开端,那么这三者都融合在一个内部无区别的统一体中,呈现为单纯的直接性[4]

黑格尔在这里处理的问题是,开端不能被规定和开端被纯粹知识规定的矛盾。有规定就意味着,被规定的东西是和其他东西相互区分和相互关联的,它不能作为最开始的东西、成为逻辑的开端,始终有一个更上位的东西存在于它之上。而另一方面,开端在逻辑学的框架中,需要和纯粹知识这一自为存在的要素关联,而既然已经有这一自在的要素了,开端看起来便是经由中介过程而演绎出来的,它无法摆脱规定。黑格尔坚持开端是直接的这一立场,接着否定了对开端的中介性表述,因为这种表述只是策略性的表达。他借助对纯粹知识本身的规定将开端纳入逻辑学的框架内,达成内部的自洽。

黑格尔借由反驳认为对开端的思考只能是探寻的观点强化了上述逻辑。他强调科学的框架是自身衔接的循环过程[5],在这样的思考框架下,意识运动的归宿即是运动的根据,因为科学意味着正确推论到达的结果就是能够到达结果的根据。在正确的意识路线上,每一步推进都是依靠作为根据的开端才得以实现的,推进本身是绝对真理的规定。而随着中介过程不断推进,他者会不断被推导出来,一旦过渡到他者,即意味着他者会被扬弃,他者不再是他者。扬弃之后出现的统一体中即融合了开端和已经成为过去的他者,开端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内在于它的进一步规定中[6]。这整个过程使得开端走出了最开始的空洞存在,它随着自己的进一步规定而前进,叠加了规定性。在这里,科学的逻辑决定了开端是确定的,而非是不可寻找的。

3.     替代反思的考察

纯粹知识和它的对象曾经处在对立的关系中,在这样的关系中,纯粹知识、他者,还有二者的中介过程是可以区分开的,同时它们之间也是存在联系的。这样关系可以经由反思被揭示,反思作为一种研究手段,能够揭示各个要素的诸多规定。但是对认识活动本身理解的变化,使得纯粹知识和对象的关系不再如同上述那样简单地呈现为对立与联系。纯粹知识本身成为了自己的对象,认识活动也成为了认识活动的对象。由此,纯粹知识剥离了要消灭对象的主观性。纯粹知识、他者、中介过程的联系都被扬弃了,因为它们已经失去了使它们能相对独立存在的对立位置。一个统一体由此呈现出来,其内部没有三者的区别,因为它们彼此融合,其界限消失了,而关于它们的知识也不复存在,因为没有言语能够描述没有区别的东西。

而既然失去了规定性,那么反思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就不再适用,黑格尔在这里认为“考察”是作为一种研究这个统一体的方法。考察仅仅是接纳当下呈现出来的东西。[7]

三、分析开端的方法

1.     表象分析的方法

黑格尔阐述了一门科学如何分析自己的开端,科学会预设一个表象作为开端,然后试着分析它,分析的结果便能够提供最初的、已规定的概念。这是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认识方法的归纳。黑格尔将这种方法应用到思维的开端,分析只有表象而没有内容的思维开端,看看这种分析方法能够提供什么。

在这种认识方法下,开端作为没有内容的东西,即是无,但是这个无并非是始终静止的,它应当引申出一些存在[8],否则开端则不能成为一切的开端。在这种情况下,存在包含在开端里,可以被开端引申,这样开端就同时包含了存在和无。它在这里成为了存在和无的统一体[9],在统一体中,没有对立与联系,存在和无融合在一起,尚未区分开。而存在可以脱离这个统一体,脱离作为非存在和开端,这个脱离的过程也是扬弃的过程。本来开端与存在没有区别,也没有彼此对立的关系,而当存在要脱离出去,开端就被当成对立面扬弃了,这一中介过程也成为了存在可以确立的根据。开端的表象分析说明了存在并不是开端,因为从表象来说,开端是无。在这样的叙述逻辑中,存在和无的过渡不是无根据的,过渡能够实现就是由于存在和无处在开端这个统一体里,它们彼此的中介和对立关系可以随时脱离那个融合为一的统一体,而这个统一体也正是由它们互相融合、扬弃而形成的。

2.     对表象分析方法的批判

表象分析方法是科学里面的方法,它的前提是有一个对象,对象的表象和其中的规定在每个人那里都能够得到承认,因为它是每个人都熟知的东西。在这样的方法论视角下,逻辑的开端的表象也被当成是这样一种人人熟知的东西,它必须是一个具体的、直接的东西才能满足这一条件,因为间接的东西无法被每个人承认。但是在这种科学意义上的表象分析方法中,开端恰恰是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比较和关联的中介过程得出来的,它是被这些方法和中介过程规定的;另一方面,这些规定活动也掺杂了属于个人的随意分析。黑格尔需要处理这一矛盾,他对此进行了回应。

他使用回归统一体运动的方法排除了那些偶然的分析带来的不确定性,让开端具有确定性。这种方法和分析的方法是相反的,因为分析的方法只能通过事情的表象进行推演,它无法回到事物内部,而回归的运动则要回归到作为统一体的事情本身中去[10]。黑格尔用这种视角来反驳表象分析的方法对开端做出的预设,用反证的方法论述造成开端的东西不可能是具体的东西,它只能是空洞的存在,而不能具有实际的内容。因为如果开端具有实际内容,那么它就可以通过对立的关联产生出一个他者,而开端和这个他者可以一起回归到一个统一体中。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开端在这里就不是最初的东西了,一定还有更加初始的东西存在,所以开端不能具有具体的表象,遵从一般科学方法的预设,它只能是空洞的[11]

四、不能作为开端的绝对者和自我

1.      绝对者

绝对者看起来似乎是先验的,但是绝对者无法规定思维本身的形式,它反而会进入思维着的知识[12],被思维运作。这些思维的知识并不是绝对者规定的,绝对者自然也不能成为思维的开端。绝对者如果被视为开端,那么无论它被包装成多么丰富的东西,它也仅仅是空洞的存在,因为开端不能依赖任何中介过程存在。按照这样的逻辑,如果绝对者是科学意义上的开端,它就只能是纯粹存在,否则,它就只是非科学的开端。

2.      自我

在确定开端的各种思路中,自我作为开端也是一种解决方法。自我作为开端有诸多好处,自我满足直接性这一要求,而且它比其他直接的东西更加被人熟知,且它是最具体的。但是一旦当自我被视为开端,自我就失去了这些特性,不再是那个直接而具体的自我了[13]

这一净化自身的行动会出现是因为——自我是复杂的,但是既然存在一个寻找开端的需要,那么自我就要为此对自己进行抽象化,抽象出一个非具体的、唯一的自我。这么做带来的问题是,自我失去了具体性,也失去了直接性,它变成了一个不为人熟知的东西,人们无法就自我是什么达成共识。自我的提升带来的后果是自我成为了一个远离普遍被体认的经验自我的、主观的公设,它不再是人们的普通意识熟悉的东西了。而开端则应当是每个人都能在自身内直接认识的,这就是自我不适合作为开端的原因。如果给予自我如此地位,则会误导人们认为这个抽象的自我就是经验的自我。此外,自我也始终无法扬弃自己和客体之间的对立,它无法将自己和客体融合进一个内部无区别的统一体中,这样,自我也就无法成为超越自我和客体对立的开端。


[1] [德]黑格尔 著. (2019). 黑格尔著作集(第5卷)(逻辑学i). 人民出版社. P46

[2] [德]黑格尔 著. (2019). 黑格尔著作集(第5卷)(逻辑学i). 人民出版社. P46

[3] [德]黑格尔 著. (2019). 黑格尔著作集(第5卷)(逻辑学i). 人民出版社. P47

[4] [德]黑格尔 著. (2019). 黑格尔著作集(第5卷)(逻辑学i). 人民出版社. P47

[5] [德]黑格尔 著. (2019). 黑格尔著作集(第5卷)(逻辑学i). 人民出版社. P49

[6] [德]黑格尔 著. (2019). 黑格尔著作集(第5卷)(逻辑学i). 人民出版社. P50

[7] [德]黑格尔 著. (2019). 黑格尔著作集(第5卷)(逻辑学i). 人民出版社. P47

[8] [德]黑格尔 著. (2019). 黑格尔著作集(第5卷)(逻辑学i). 人民出版社. P51

[9] [德]黑格尔 著. (2019). 黑格尔著作集(第5卷)(逻辑学i). 人民出版社. P52

[10] [德]黑格尔 著. (2019). 黑格尔著作集(第5卷)(逻辑学i). 人民出版社. P53

[11] [德]黑格尔 著. (2019). 黑格尔著作集(第5卷)(逻辑学i). 人民出版社. P53

[12] [德]黑格尔 著. (2019). 黑格尔著作集(第5卷)(逻辑学i). 人民出版社. P55

[13] [德]黑格尔 著. (2019). 黑格尔著作集(第5卷)(逻辑学i). 人民出版社. P54

Exit mobile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