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缘巧合在B站评论区发现一本有意思的书,Paul Willis的Being Modern in China(暂译为《中国进入现代化》)。目前没有中文版,但多伦多大学图书馆有英文版,借来读了读。
Continue reading “63 新的符号秩序:农业现代化?—保罗·威利斯《中国进入现代化》”62-4 中国式现代生活方式的乡村振兴路径
在生活方式的最后一篇,我将试图讲述构建中国式现代生活方式的一条路径。
Continue reading “62-4 中国式现代生活方式的乡村振兴路径”62-3 中国传统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这篇主要记录一些零碎的关于中国传统生活方式的见闻与思考。
Continue reading “62-3 中国传统生活方式的现代化?”62-2 瑞典“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与反思——《美好生活:中产阶级的生活史》
《美好生活》详述了18世纪末期至19世纪初瑞典中产阶级(或者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作为一种文化的形成过程。这本书最让我着迷的点是它展现了我们(作为一个工业社会的“现代人”)习以为常的社会惯习、道德、价值观并不是恒常不变的,也不是什么人类与之俱来的属性,而是十分晚近才出现的事情。更确切地说,这是有生产力、生产方式和所处的地理环境实体、过往文化已经关键人物等相互建构而成的。
Continue reading “62-2 瑞典“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与反思——《美好生活:中产阶级的生活史》”62-1 我们在呼唤着一种什么样的城市生活方式?(引言)
这是一组系列文章,可能会包含2-3篇内容,可以算是读书笔记与随想的结合吧。本篇是引言。
(城市)生活方式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命题。
起因是我在瑞典时看了《美好生活:中产阶级的生活史》一书。这本书是人类学的著作,详细描述了瑞典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形成过程。其中关于“崇尚自然”的叙述,结合我在瑞典交换一年的所见所闻,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Continue reading “62-1 我们在呼唤着一种什么样的城市生活方式?(引言)”61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丹尼·罗德里克《全球化的悖论》
好久没更新,发现居然🐦了大半年了。其实这半年也有间断的看书和尝试写作,比如接下来的文章,就是在几个月前手写完成的,现在终于找到时间将它誊录发布。
快速阅读完了《全球化的悖论》一书。书中用大量的事实与数据论述了一个在新自由经济“大行其道”的当下容易被忽视的基本道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国家主体的贸易政策、金融开放政策是上层建筑,开放哪些、开放多少是由该国家的经济水平、治理能力、国内制度的完善程度决定的;而不是反之,即只要开放,经济就会自动变好、国家也会自动民主法制。
Continue reading “61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丹尼·罗德里克《全球化的悖论》”60 “新”大转型:新秩序会是怎么样?——波兰尼《大转型》
卡尔·波兰尼所著《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论述了自发调节的市场存在的局限性。此书的前言与导言部分已较为清楚的叙述了主要内容,因此,这里不想对主要内容做过多的论述,仅将我认为能够较好概括的部分前言和导言摘录于这篇文章的末尾,以作参考。
Continue reading “60 “新”大转型:新秩序会是怎么样?——波兰尼《大转型》”59 瑞典留学杂记2:垃圾分类与垃圾回收
垃圾回收是城市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之一,而垃圾分类与垃圾减量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瑞典有全球领先的垃圾分类与垃圾回收制度,已有大量的学术研究和通俗读物来介绍瑞典的垃圾分类与回收经验。不过,我依然希望从我的视角去观察这一议题:我认为,垃圾分类与回收不仅仅是垃圾处理的前置环节与基础,还应该从历史、社会环境的视角去看待垃圾分类回收议题,同时也可以从垃圾清运工作这个视角去透视城市基础保障类工作人群状态。
Continue reading “59 瑞典留学杂记2:垃圾分类与垃圾回收”58 瑞典留学杂记1:城市生活与社会环境
好久没更新博客了。倒不是没有东西写,而是有很多细碎的想法,但一直想说有一大块时间好好整理,甚至再加点文献,却一直被各种事情推着。直到昨天上写作课,让我备受启发的是写作是一种习惯。随着学术生涯的前进和个人生命历程的发展,事情肯定是只多不少,因此能有一大块时间拿来写作,特别是用来写一些随性的文字,这样的机会实在是十分罕见的。因此,重要的不是写的多好,而是养成一种写作的习惯,writing in the same time with a manageable target。我决定从现在开始每天至少用一个小时去写点东西,不论写什么,更不论写的好与不好,重要的是先把他们写下来。
Continue reading “58 瑞典留学杂记1:城市生活与社会环境”57(上)劳动力全球流动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项飚《全球猎身》
本科的时候,在设计课上读了项飚在硕士期间所完成的《跨越边界的社区》,对其简洁明了人类学研究印象深刻。当时因为设计课的项目选址是北京的大红门地区。大红门与动物园批发市场一起,这个地区是北方最大的服装批发和中转基地,因此与前一个时期的浙江村在功能上是有延续和联系的,甚至在位置上都相差无几。当然,由于北京市的疏解政策,动批和大红门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https://wap.bjd.com.cn/news/2021/09/10/171015t280.html)。
Continue reading “57(上)劳动力全球流动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项飚《全球猎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