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曼纽尔·卡斯特尔. 信息化城市(崔宝国等 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第一章 信息化发展模式与资本主义重组
P7 只有把技术变革放到社会结构的框架中考察才能真正理解技术变革,并且这种理解不能仅停留在对特定社会现实的真实描述上,我们必须从社会结构的水平和社会发展的进程来把握技术。
P10 社会生产及其生产方式,决定了剩余产的占有和分配。生产力水平也依赖于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相互关系,从而实现生产力利用能源和知识的这一功能。技术关系则刻画了这一过程的特征,定义了发展模式。发展模式就是指,通过劳动力作用于生产资料生产出产品,并最终定位剩余产品水平的记忆中技术应用方式。
P11 社会生产关系定义了生产方式,技术关系定义了发展模式。
【资本主义指的是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信息化指的是技术关系和发展模式】
P12 技术关系被社会生产关系、经验和能源历史性的置于次要地位……另一方面,它们根据自身逻辑支配社会利益……因此,发展模式和生产方式之间确实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
P13 社会、经济与制度因素对于一种新的信息技术样式的形成和科学创新的到来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这一新技术样式有两个基本特征:
首先,新技术的核心聚焦于信息处理上。
其次,新技术的产品也是信息。它们在商品、服务、决策、程序中体现是信息成果应用的结果,而并非产品本身。
P18-19 【工业化和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的大生产对信息处理的需求、提高了信息技术的作用。大型公司、大规模市场、政府的社会部门消费等。】
P22-30 【凯恩斯主义向全球化、新自由主义的转型(“资本主义重组”)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但到最后信息技术反而运用在与凯恩斯时期完全不同的组织结构上。】
正是信息化发展模式与资本主义重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从而产生了决定我们社会和空间发展规模的框架
P30-35 信息化发展模式与资本主义重组的联系:
- 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利润率。其中,分散生产,公司不同部门在空间上分离。使资方和劳方同样有力(【降低工会力量】)。自动化的、灵活的生产和新的运输技术为资方提供了各种选择,这大大削弱了工会的谈判地位。
- 新技术同时也是加强政府对资本积累和支配进行干预的强有力工具。
- 没有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是不可能发生的。
信息主义的三大组织特点:
- 高级组织中,知识产生过程和决策过程的集中不断加强。知识和信息控制成为公司组织的实质性中心,绝大部分其他的工作和工人成为自动化潜在的牺牲品。
- 系统的灵活性和系统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 由权力集中的公司转化为由形式不同的公司机构组成的权力下放的网络系统。
第二章 新产业空间
【所谓新产业空间,从经济地理的角度就是研究半导体和计算机部门产业的空间分布规律。其中发现的一些新的区位条件、新的组织模式在现在看来已经是成为教科书级别的经典规律了。】
P73 越是依赖于信息技术型劳动力的产业,其劳动力的发展就越依赖于与创造性环境的持续联系,在这种环境中,通过其内部网络空间全部元素的相互作用就能生成新的观点和技术。
在这里,思想交流及人员交流比景色优美重要得多。
【这即所谓的“社会环境”,在我们的研究中也是需要使用的,social environment】
P78-79 信息技术产业的基础特征和它们的空间要求之间的联系:
- 该产业对信息的依赖意味着生产的基本要素是劳动力素质,更准确的说是劳动力的科技素质。此外,劳动力需要一个组织环境(【公司的微观环境与创新组织和个体构成的社会环境】)。
- 第二个主要特征,即加工型设备的生产。一方面产值大大取决于产品所包含的处理能力,而与运输费用和生产的一般条件无关,因而可以位于任何地方,只要能接触到创新源泉。另一方面,因为加工设备的有效性取决于它们适应客户需求的能力,因此需要与市场接近,这种市场可以是全球市场,这时候区位选择条件主要是良好的电讯网络和空中运输通道,专用市场(如国防)则要接近客户。
- 两个特征相互作用,对其生产过程的非常明显的内在区分:一方面,信息生产可以同它的物质支持分离,劳动力的严格分工带来对劳动力类型的不同要求,带来不同定位,【也就带来了空间需求的差异】。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产业是在它的生产和管理阶段使用资金产品的先驱,使它无需在不同的组织部门之间保持空间上的接近就能保证生产和管理功能的统一。
P89-91 创新环境的开端:创新的信息环境与我们先前的产业环境差别不是很大,这源自于生产的三要素(劳动力、资本、原材料)的时空组合。
首要条件是接触创新信息的来源。信息扩散和传播并不需要空间的接近。然而,正如我们将看到的,空间范围成为连接信息来源于生产过程的其他关键要素(即创新的劳动力与高风险的资本)的重要物质条件。
第二个主要条件是科技人员的大量储备。一般是高校和科研院所,同时科技人员的集聚带来了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质量是结果而不是原因】)
第三是资本。包括政府投资、大公司对科研的长期投资和风险投资。资金流动虽然无地点性,但高风险投资的条件确实具有空间的成分。
P96 创新环境一旦初步形成,它就靠资金的动力发展,不再依赖那些曾经对它在某地的形成起关键作用的因素。(【创新环境的生产和再生产】)
P112 以下四大要素可以说明生产的分散化趋势产生的原因:
- 就生产过程的各个部分来说,对劳动力的要求是特定而各异的;
- 产品的特性决定了地区分布的不同,对运输成本不敏感。
- 作为信息加工设备的生产者,该产业本身也是自己产品的早期使用者,先进的设备可以处理和传播信息,使得功能可以空间分散
- 信息产品的加工型在产业与它的产品用户之间建立了一个非常紧密的联系,灵活性非常突出。
【集中和分散同时出现:核心部门的集中,生产部门的分散;横向不同公司同类部门集中,纵向同公司不同部门分散】
第三章 信息流空间
P146 服务型劳动就业人数的增长关键在于信息处理活动的快速发展。
P148 剩余生产主要源于知识的产生和必要信息的处理。不论直接从就业的角度来看,还是间接从产出的效果来看,在服务部门扩展的背后是信息经济的发展。
P149 服务于整个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处理组织(金融、航空、地下管道、铁路、通讯、公共设施)缺乏信息处理技术,是我们这个信息时代解放生产力的绊脚石。
【可以看到,这些行业在资本密集后紧接的是信息化(数字化),未来一定会向智能化发展。】
P152 一个很明显的趋势就是将那些低层次的日常工作简化为一些标准步骤,而且可以很容易的将它们程序化。所有这些趋势都有助于减少办公室职员的工作,而且有望在将来减少办公室职员(尽管办公室岗位的减少是社会组织和就业政策的结果,它和技术革新没有直接联系)。另一方面,尽管一些日产工作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一些高层次的工作却越来越集中于熟练员工、中层管理和专业人士手中。他们能够搜集到大量文件,获取大量信息,在此基础上,他们做出决策。
【当决策也可以被替代:人工智能】
P159 信息密集型产业(金融、证券、法律等)正在向城市、大城市及中心地带集中。由于这些产业是新的信息技术的主要使用者,因此在这些产业的空间集中过程中,技术将扮演重要角色。
P161 国际金融、贸易和几个国际大都市(纽约首当其冲)信息活动的集中化,与这些城市的电信基础设施的发展存在密切的联系。【电信业也要有利可图,所以也会选择优先布局在大城市服务这些行业,反过来这些行业也必须选择电信基础设施好且便宜的地方,机场也是一样。同时,全球分工和联系网的存在也使得这些公司可以在集中地区布局核心部门,而将其他部门甩到其他地方】
P174 办公地点的扩散过程是根据办公室功能的不同类型和它们在公司中的等级而加以区分的,按照社会学对企业功能的严格而传统的划分,应该有决策、组织和实施等不同的方面。集团总部一般而言,仍然坐落于大都市的中心的地带,尽管其统治地位已经收到了都市地区本身和郊区的挑战。通常这些总部只迁移到同一都市的郊区,这样是为了摆脱在市中心做商务的高成本,同时也被大多数经营者和教授们居住的地区(郊区)所吸引。生产分支机构注重与总部的联系,它们倾向于集中在都市地区的郊区,靠近机场是一个重要的地域因素。负责销售工作的办公楼坐落在接近自己客户的地点,它们具有空间扩散的趋势,遵从着对于每个市场明确的定位模式。后勤部门正在不断实现自动化、集中化,而且被认为是最自由的工作,因为它们的主要联系是在公司决策中心的联系上,这一联系非常容易通过自动的信息系统加以保持。
P179 商业与办公活动扩散的过程并没有局限在大都市的郊区,尽管目前以市郊扩散为主。新的通讯技术原则上使办公地点重新定位成为可能,特别是在偏僻的地方办公,这在就业朝小城市和非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中特别重要。【但是电力、通讯和交通的基础设施成为阻碍的关键要素】
P182 女性付薪的工作与无薪的家务劳动结合在一起,无论是全职还是兼职,都会得到发展。更加困难的是随着独立签约的自由职业者的增加,家庭工作将电子化。
总之,我们观察到了办公室工作和商业活动空间扩散的趋势。这种扩散从大都市发展到小城市和乡村以及有限度的发展到国外,并且将来会发展到家庭。这种办公和服务的郊区化过程,是和集中同时发展的,正式这些集中于扩散之间的辩证法,从根本上确定了运用新的信息技术的办公室活动的新的空间逻辑。
P184 决策集中化,组织自动化,细分市场的政策决定。高水平的决策越来越集中,组织管理者在大都市得到扩散;在地方,服务的提供,用户信息的检索与提供,在全国范围内扩散。通过信息流建立的相互关系是所有这些空间的基本特点。
同一个组织的不同单位之间,或者不同组织之间,在流动空间中执行任务、履行职责,因此对于任何现存组织的生死存亡来说,最重要的是空间。在信息经济中的组织空间正逐步成为流动空间。但是,这并不是说明组织是居无定所的,相反,信息处理结构中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是有特定地点、适于某种特定环境的。
组织越是依靠流动和网络,那么它们受当地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就会越小。组织关系正逐步从社会关系中独立出来。
第四章 信息技术、劳资重组和二元化城市的兴起
【写在前面的话:这一章主要讨论信息技术和就业、劳动力的关系,尤其是二元化城市的产生,后者放在地理学中对应的显然应该是城市社会地理、社会空间的研究,芝加哥同心圆!】
P202 就业模式的两极在同时增长(一方面是专家、技师等高级职业在整个就业中的份额显著增加,另一方面是低技能、低收入工人,妇女和少数族裔在高科技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就业机会增加)【两极化过程,传统劳动市场的连续光谱被打破,中间阶层萎缩,低层次工人锁定】
P206 科技对新经济中创造的就业类型有双重的影响:一方面,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要素,它加速了服务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直接受其影响的领域,它刺激了高科技制造业和新服务业就业的增长。
高科技本身没有造成失业,相反,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增长,通常有助于需求、投资和产量的增加并最终扩大就业。许多高科技产业和先进服务业对劳动力需求的大量增加推动了传统社会结构的消解,这种结构几十年来使工薪阶层免受资本的无穷压迫,否则很难解释为什么办公人员会比生产装配线工人的薪金低,为什么电子业工人的报酬与汽车业工人的不一致。
P208 在劳资关系中,资本便提升了自己的地位,把技术作为对付最强大的劳工组织的有力武器,因为自动化技术可以取代那些劳动力最密集部门的工作(【同时信息技术也可以分散劳动力至劳工组织不强的社会环境中】)。
重组的第二个主要目的是增强劳动力的机动性。
在新技术推动下,一个更重要的趋势是转让承包和生产过程的网络化;由于在重组过程中劳工组织受到削弱,这些趋势明显对工薪阶层的保障机制与生活条件构成了潜在威胁。
P216 机器取代了处在等级底层的少数族裔和未受教育的妇女们,受过教育的女性普遍取代了高级职员和低专业化职位上的白人男性——所需技能和承担责任来看,这类工作报酬较低,职业前景黯淡。工作的多技能和责任的个人化通常伴随理想的新头衔,这使得产业内从未融合的不同利益群体,在不久的将来要实现融合难上加难。
P221 新职业结构正在创造新的工种,这种新工种与老工种相比,具有分散性、低薪金、低社会保障的特征(【临时工、合同工】)。
P223 三个相互关联的现象使正在转变中的都市社会结构呈现多样化:非正式经济和不受约束的收入的出现,同样的现象发生在政府调控部门;劳动力参与率的降低预示着正规经济中过剩人口的增多;犯罪经济的激增,特别是与毒品交易有关的活动,使大都市成为年轻人留恋的地方。
正在扩展的劳动力市场主要集中在大都市地区的中心地带,作为那些失业的过时劳动力的蓄水池,这些劳动力主要由受种族歧视的少数族裔组成。
P233 高薪的专业工作和技能性工作的明显分化
P235 非正式经济,即更普遍意义上的新劳动关系的灵活性,对于众多工作机会的出现起着很大的作用。这些工作机会满足了70年代末冲击纽约的新移民。
P239 二元化城市是一个被共享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相互对立的阶层正竭力使他们各自的领域截然不同。
P241 作为一个二元城市,纽约更根本性的代表着一种城市社会结构,这种结构存在于新型信息经济的两个极端间的交流这一基础上,这两个阶段相对但却具有同样的动力。这种新型信息经济发展的逻辑使得社会趋于两极分化,使各社会群体分化,使各种文化割裂,并对一个共享的空间进行分割。
P248-249 劳动力日益分化过程的都市表现是,以信息为基础的规范经济和已劳动力为基础的非规范经济。相对而言,后者是一个充满活力、成长的盈利部门,它的真实面貌同那些通常与它联系的幸存下来的产业相距甚远。非规范经济不等于城市贫困,从这个意义上看,它们虽有关联但实质分属两个截然不同的增长动力机制。
多数工人不太可能在两个部门间流动,这样,经济和社会在职能上相互结合而在组织和社会上则相互分化。
二元城市的第三个主要过程涉及两极分化的职业结构,源于正在兴起的高级服务业和高科技部门,同时中产阶级萎缩,这种职业体系近些年显得更缺少灵活性。
同时,因为较高等级的特权、技能和价值,较低等级对其不再有改变自身社会地位的吸引力。对于大多数半技术劳工类职业阶层来说,更高的层次永远只是无法企及的梦想。
P250 在交流越来越少的生活方式中,生产和分配关系的结构地位得以明确化,它们在金融手段和文化技能上的根本不同导致了空间模式上的微型社会。居住区都变成了排外的装置,房地产价格的弹性进一步加强社区的异质性。……造就了一个种族隔离、性别差异和等级森严相缠绕的空间结构。社会的上层主要是白人特别是男性白人,他们无论是在城市内部的核心还是在独享的周边都占据最好的空间,从而把自己保持在生活方式、服务和闲暇相对独立的圈子里,并日益被公共和私人保安力量保护起来。为数众多的下层工人和新体力劳动者则分享着一个高度碎裂受排斥的空间,这一空间主要是按照种族来建造的防御社区。
P251 我已经说明了在信息经济中重组的劳动力空间的一系列过程,是朝着二元化城市的一个基本结果集中:一方面,劳动力的再循环、没落和调整导致这样的格局:许多领地被隔离、文化被分割、受社会歧视的社群,因为在新生产关系中地位极端不同而构不成阶级,但其身份在城市中领地的划分上得到强化。另一方面,人口的一个很大一部分在新经济中占据信息生产者的优势地位。这一新的专业与管理阶级,基本上是白人或男性,按照居住、工作和消费行为,他们在空间上被组织起来,并且趋向于在一个特定的房地产市场的基础上,把日益独享的空间据为一种最有价值的资产。相反,在较低层次,重组劳动力的各个断片的无尽的社会和空间分裂,把他们文化和领地的明确的无法缩减的同一性向其他经验修订,破坏了与其他社群及在工作过程中不同位置之间社会交流的样式。而这可能是我们社会中二元化城市的本质:一种城市形式,它链接其在信息发展模式中新社会支配地位的兴起;同时,使拆散的劳动力的断片以及并入显现中的经济结构的新劳动力的组分,脱离与对立起来。二元化城市基本的当代含义,是指空间重组的过程,明显的劳动力断片通过它进入或是被排除出新历史的创造。
第五章 高科技与城市福利制度向郊区军备政策的转变
P264 在20世纪最后的20年,在工业民主国家特别是在美国,发生在国家机构中的根本性的政治经济重组是以高科技为工具的。
P277 (纽约)公共服务部门在数量上的恢复,无论从职位数还是从开支的角度来说,都在社会上和功能上偏向了商界利益和中产阶级人群,相对于人口中地位较低部门人群需要的增加,地方福利条件的减少加重称之为“二元城市”的城市—社会制度的倾向。【也就是说公共福利的供给加速了社会空间的形成】
P325 全球技术竞争对军工政策最主要的地域影响,就是在于地区重要性的结构重整,它加速了不平衡发展但是保持了一些传统的地域特性。这种地域重整不是简单地像二分法一样划分为繁荣区和衰败区,而是基本上按照各个地区集中的技术工业能力。军工型的高科技工业和技术型的与军工相关的工业现在是美国制造业的核心,因为其乘数作用,它们成为决定新的地区结构的一个基本力量。
在任何地区,军事工业的扩大都发生在郊区,有力的促进了郊区化,这是因为对大量土地的需要以及比较容易建立的辅助系统,同时军事基地一般也在大城市外围。
P332 富有的郊区、隔绝的社区,以及靠近告诉公路网的与众不同的地域风景,是SDI培育出的与技术先进的军事工业相关的城市结构的基本要素。
P338 首先,由福利制度引发的危机导致了区域偏见,这进一步毁坏了本已萧条的区域经济,但却因此刺激了经济的增长和高科技领域的繁荣,这种趋势又加剧了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P339 其次,城市福利制度的消亡给无数的城市居民带来了不安全感,这对新信息经济的裂痕只能是雪上加霜。国家通过漠视穷苦地区的衰落,并在资源和政策方面把注意力聚集到职能管理和刺激消费,来使其受到保护并使这种保护制度化。
最后,随着以科技为先导的军备政策的出现,在不断扩张的都市边缘地带产生了界限明确的郊区。
信息时代的国家转型,通过家具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状态、社会的两极分化、培养新型的郊区化模式,深深影响着社会结构的空间布局。
第六章 经济全球化、新技术和易变的空间架构
P345 基于电信和计算机的信息体系的延伸,也成为构成当今正在运转的世界经济体系提供了条件。
P346 经济全球化的程度越深,信息科技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就越显得重要。
P358 生产、分配逐步全球化;提高工业的自动化和机械化水平,在节约劳动力的同时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提高生产率。
P383 (金融等)高层信息处理发展与低工资有内在联系。这两个过程在国际化城市的同一空间中,产生了相对高度分散的社会结构,全球化城市同时也是一个二元化城市。
P385 环境一旦被统一,它就会重新产生自己的空间,纽约已经成为美国具有支配力的经济和贸易中心。
P387 区域和城市之内的艰难重组进程也会扩大地区之内而非地区之间的差距。不断增长的区域联合和不断扩大的城市差距的结合,已成为经济一体化过程中新的空间逻辑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社会内在动力的两极分化,跟大程度上是在曼哈顿中心与布朗克斯区之间,或者在威斯特沃德和东洛杉矶之间,而不是在南北之间或是在东西之间发生的。国际资金流动通过不同方式,把地区空间合并为世界逻辑范围的易变几何。
P388 世界经济运行的不稳定性所导致的(城市和地区在国际劳动分工)其经济结构和社会内在动力的不稳定性。处于流动空间的所有地区要共同面对一个不确定的前景。
这种趋向加深了危机,也使人们认识到各级政府【地方政府】的重要性。它们正在转变为“最后一个工商企业家”【政府企业家化】。为了在这场争夺中取胜,它们不惜以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为代价,改变政策以迎合商业需求,重新分配资源来扶植当地经济发展。就算这种政策去的成功,这种倾向于维持有利于商业环境利润的增长,并不能体现人们手中的平均分配。因此,地方政府的工商企业家多强调这种新增长模式而引发的一种截然相反的倾向,即二元化城市现象的增多。经济全球化迫使地方政府分化为作为它们支持者的地方选民和全球统治者,同时也引起了地方政府的内部分化。
P389 社会和政府性质的控制发展,工作和分配的传统方式,已经被信息流动方式所形成的经济一体化的无空间逻辑所破坏。重组进程中最主要的难题是:如果不重新引入民主管理,并以空间力量去调整流动空间,那么由于人们已自主控制自己的生活,地方政府将逐渐消失。
结论 重构信息空间的社会意义
P390 经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中洞悉出一种主要的社会趋势:信息空间历史性的出现正逐渐取代城市空间的意义。新的产业空间和新的服务性经济根据信息部门带来的动力组织运行,整个过程最后通过信息交流系统来重新整合。新的专业管理阶层将城市、乡村和世界之间的相互联系的专用空间殖民化了,他们从当地社会中分离出来,结果来重新组织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备受挫折。
新信息技术不是转变空间社会含义的组织逻辑的根源,它是使这一逻辑以历史事实来体现其自身的基本手段。它的应用通常取决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重组进程,它构成这一进程发展所必须的物质基础。
P391 流动空间的出现,实际代表着由来自权力与生产组织造成的以区域为基础的社会与文化的不明晰,尽管这些组织继续支配社会并不去屈从于它的控制。
在流动空间中的这一重组进程,所显露的并不是在信息技术基础上被专制国家或组织的领导者所操纵的极权主义世界的奥威尔式的预言。它是更为微妙的,从某种程度上讲更加具有破坏性的一种社会分裂与再统一的形式。没有明显的压制,没有可辨明的敌人,没有一个可以承担确切社会责任的权力中心。基本的事实是,社会含义在于地方消失,进而从社会中,从流动空间重组的逻辑中,变得淡化而普及。
尽管如此,社会并非由顺从于结构支配的消极主题所组成。地域的无意义、政治机构的无权力争分别的和共同的被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者所憎恶和抵制。
P392 然而能量构成了一个分明的流动结构空间,只有在付出破坏不同文化和地区之间交流的代价时,社会才能使历史文化不断加重各自的地方化色彩,恢复地区的含义。在历史流动和不可缩减的当地社区之间,城市和地区作为富有社会意义的区域而消失。能量流动的全球化和地方社区的部落化,成为历史重组同一基本进程的一部分:技术经济的发展和与这一发展相适应的社会控制之间的日趋扩大的分离。
P393 由城市和地区构成了“地域”概念。由于信息经济的特定性质,地域在新的经济地理中是必不可少的要素。生产和管理的总逻辑还在信息流的层面上运转,作为新生产力关键要素的生产和再生产,【则不可避免的】需要与城市系统和劳动力发展相互联系。这种联系必须由地方来详加识别,以便当地劳动力能提供产生交流网络的生产系统需要的技能。
在组织城市社会对信息空间的使用逻辑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必须担任中心角色。它只有通过强化自身角色,才能对经济和政治组织施压,以恢复地方社会在新的使用逻辑中的意义。这种观点违背了一种普遍的看法,即在全球化经济和信息空间中,地方政府的角色将会缩小。由于地方政府要保护自己与当地社会相联系的特定利益,它们也易于识别这种利益并且灵活应对权力的要求。时下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也可能导致地方城邦的复兴,以此取代功能萎缩、机构官僚化的国家。
社会科学的书好像多论述少例子?
不全是,我抄的论述比较多,卡斯特还是用了很多实证数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