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上) 城市社会学的空间转向—戈特迪纳《新城市社会学》

上个月底已经把戈特迪纳的《新城市社会学》看完了,同时也在研究组做了一次读书分享,现在终于有时间空闲下来整理一下思考。其实主要的思考都在下面的PPT里了,这里就整理一下当时讨论的内容。

首先是城市社会学对空间概念的理解。

转述老师的话:芝加哥学派开始将生活方式作为研究的对象,其中城市空间对生活方式的改变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城市生活方式依赖于某种空间,不过这种空间还是比较模糊而笼统的。

70s,马克思主义兴起,城市社会学家如哈维、列斐伏尔等将空间的概念泛化,泛化的空间转向,任何事物都可以谈空间,比如权利的空间、资本的空间。这个和地理学的空间概念相去甚远。

到了戈特迪纳的所谓新城市社会学。戈特迪纳虽然被认为是列斐伏尔之后第一个系统扩展其理论的城市社会学家,但是戈特迪纳对于空间的概念实际上回到了芝加哥学派的时期,甚至进一步的将空间具体化。这是因为他观察到城市空间发生巨大改变,芝加哥的单中心城市变成了多中心的大都市区域、变成了边缘城市、郊区化城市等等,这种以郊区化和多中心化为代表的城市景观上的变化对生活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就是所谓的郊区生活方式suburbanism。

同时,戈特迪纳进一步发展了空间的概念,提出了空间–社会的互动基本观点,对于抽象的社会空间的辩证法已经有了进一步的落实。

其次是对于社区概念的讨论。尽管社会学强调社区更从社会联系的角度来定义,但是“一定的地域空间”还是社区基本概念的组成内容。但是,在工业化社会以及现在的信息化社会中,传统居住在一个地区范围内的居民不在拥有很强的初级联系或次级联系,工业化社会可能还会因为业缘等社会关系聚集在一起(比如单位),但是信息化社会下这种关系已经分崩离析——更何况这种关系已经不再被“需要”,居住在城市中的人的社会关系与其地理位置附近的居民无关。因此,在信息化社会怎么理解社区community 和居住区neighbor的异同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

——不过,戈特迪纳也指出,尽管城市居民可能通过ICT等方式对城市内不同区域位置的群体进行联系,但是其居住的地理空间(中的一些属性特征,比如收入、种族、教育)还是会对他的社会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这提供了地理空间在信息化社会仍然重要的一个启示。

最后,社会学的研究一方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另一方面又十分具体而细致,让人能够清晰的把握住这个社会的变化和影响。这是我们地理学,至少城市社会地理学要学习的。

以下为当时的PPT。

2 thoughts on “39(上) 城市社会学的空间转向—戈特迪纳《新城市社会学》”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