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上) 网络社会、流空间与时空行为—卡斯特尔《网络社会的崛起》

作为卡斯特尔信息时代三部曲中的第一本书,《网络社会的崛起》(The Rise of Network Sociey) 从信息技术革命出发,介绍了信息化对经济、企业组织、工作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同时从流空间(space of flows) 和无时间性的时间(Timeless time)两个方面介绍信息化社会的时空特点。

关于经济和企业组织的影响,在经济地理和区域经济学中已经有大量的研究所关注。流空间的研究也随着大数据研究的兴起而得到重视(尽管有很多研究并未置于流空间的背景中)。不过,无时间性的时间相关研究还比较少(至少在地理学中如此)——也许目前在许多学科中对于时间都是关注比较少的。

书是六月份就看完了,做了个PPT,本以为有机会在研究组分享以后再与总结一起放上来的。不过现在《认同的力量》已经看完了,读书会还没来得及开,遂先把PPT放在这里,后面等读完三本书后再来补充吧。

20201106 更新

昨天在组会上做了三部曲的读书分享,第二部和第三部的内容基本上和博客的内容差不多,讨论的内容也基本上是基于第一部《网络社会的崛起》的,所以一些总结文字还是就放在这里来说好了。

首先总结几点讨论的内容:

第一,对于卡斯特信息时代三部曲的解读需要放在写作的历史和技术背景中。根据卡斯特官网的介绍(http://www.manuelcastells.info/en),信息时代三部曲写作时间分别是1996年、1997年和1998年,并分别在2000年、2004年和2000年再版。中文版出版时间分别为2000年、2000年和2003年。因此结论和论证所使用的数据都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一个很显著的例子是信息技术使用和进入互联网的门槛在当前移动信息时代下显著的降低,因此流空间中的流不再是精英专属的。虽然,精英的流往往具有更重要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因此他们很可能还是流空间的主导者。另外,越来越多主体进入网络、享受网络红利(催生出新兴职业)的同时,可能也意味着更多的被吸血和割韭菜的案例。

在讨论流空间和全球生产网络带来的隔离与不平等的时候,虽然书中讲到早期进入网络的主体会希望有更多的主体加入这个网络以作为他们倾销商品的对象,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发展型国家通过进入网络而实现发展和自身地位上升的案例,因此现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可能更倾向于采取门槛和壁垒的方式来阻碍发展中国家进入网络。对于个人的社会生活也同样如此,互联网的普及催生了包括但不限于主播、视频博主、直播带货等新型职业,也让更多的人看到了阶级跃迁的机会、并至少实现了收入的增加。反过来我们可能也会看到已经进入的玩家在限制外来人进入来蚕食他们的蛋糕——虽然在移动互联网还在蓬勃发展、新兴事物不断涌现的中国社会来说,这种壁垒通常都只能持续一时。

第二,关于时间的探讨。卡斯特作为新城市社会学与结构马克思主义的领军人物,虽然对信息时代的无限时间(Timeless time)有了概念上的认识,但是后续研究,包括其他学者的研究对时间的概念没有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

钟表时间是和工业革命以及流水线大生产紧密有关的。在信息时代下的时间特征与时间分析方法还未能明确的提出。可以去看看不同领域近期对于时间的处理方式,还有Kajsa的相对时空观不知道会不会成为信息时代下处理时间的有效方法?

最后是关于流空间的讨论。这部分也是在昨天在准备PPT的时候参考了席广亮老师的博士论文以及基于此突发奇想的内容。

时间和空间是社会活动/社会实践的基础。如果说场所空间是工业社会社会活动的基础的话,流空间则是信息社会社会实践的基础——在信息社会,大量的社会实践是以流的形式在开展的,比如信息流、人流物流、资金流等等。场所空间和流空间的概念并不能和实体空间(物质空间)与虚拟空间(赛博空间)对应起来,因为流的社会实践也有在实体空间之上的,比如乘坐高铁。但是虚拟行为,或者说在虚拟空间中开展的行为(大部分?)以信息流的形式存在,因此背后的基础是流空间。

那么活动、活动空间和场所空间、流空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席广亮老师说人和活动是网络社会所有空间的核心,活动空间沟通了场所空间和赛博空间,因此活动空间就是流空间。这个关系还是比较模糊的,我觉得可以用实证视角去切入考虑:过去我们分析和刻画活动空间采用的是场模型(核密度为代表的),这背后反映的是场所空间的特征,尤其是空间连续;而对于流空间,分析的方法则是网络模型,这背后反映的是流空间的特征,尤其是不同地方之间的互动关系。虚拟空间/赛博空间实际上是和实体空间对应的,我们并没有、事实上也不关注赛博空间的结构,因此大量的流空间的研究更关注的是实体空间的互动关系。

那么,时间地理学在其中能够做出什么贡献呢?或者说流空间的时间对于时间地理学有什么贡献呢?经典时间地理学更关注实体行为,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事实上也表明其更针对的是场所空间的研究,强调活动在空间上连续的概率分布。另外,时间地理学强调不可分割的个体,因此从人的整日活动出发来理解活动和空间的关系,而且从连续的时间尺度上考察这个关系的变化。这个是时间地理学区别于其他分析方法的独特之处。对于流空间,事实上也是一样的。一方面,时间地理学在流空间中的分析应该更多的采用网络模型的方法,另一方面,将人的视角引入到当前大量的基于大数据研究空间相互作用的模型中,或许能够揭示除了相互作用的模式以外的机理的内容,而后者则是时间地理学为流空间研究所作出的空间。

在新加的几页ppt的最后一页也提到,相关研究需要同时调查居民在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中的行为,进一步识别哪些活动基于场所的,哪些活动是基于流的(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定义?),从而很好的研究流空间和场所空间之间的关系,并从人的整日活动安排来考察,辨析空间和活动相互作用的机理。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