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谈谈日本热血动漫中的女性角色:以钢炼FA和进击的巨人为例

这半年在舍友的推荐下陆续追了《钢之炼金术师FA》(即2009版)和《进击的巨人》,两部番在近些年的日本动漫发展中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同时在全球范围内评分颇高(钢之炼金术师FA 豆瓣9.6,IMDB 9.1;进击巨人9.8,IMDB 8.8)。在观看的过程中发现这两部番的女主(钢炼的温莉与进击的巨人的三笠)的性别角色具有极大的相似之处。这篇文章打算以此为基础,结合自己有限日本动漫和日剧的观看经验,以及对日本社会粗浅的理解,谈谈日本影视作品中女性角色的特点以及可能的对日本社会的影响。当然,这次所使用的材料以这两部动漫为主,兼有其他的动漫作品和电视剧,难免存在以偏概全的问题。

Continue reading “38 谈谈日本热血动漫中的女性角色:以钢炼FA和进击的巨人为例”

37(上) 信息化城市空间与信息化城市生活—卡斯特尔《信息化城市》

疫情原因取消了原定的旅程,也因疫情不能出门,在家躺尸的这些天提供了充足的时间让我完成二月读书计划。卡斯特尔(Manuel Castells)《信息化城市》(The Informational City)写于1989年,通过刻画在美国资本主义重组、城市产业空间和社会空间变化当中信息技术发挥的作用而被学界所熟知,其中判断的一些趋势不仅在美国实现,现在已经成为全球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后带来的变化。

卡斯特尔显然是一个持社会建构论的学者,在第一章就强调“只有把技术变革放到社会结构的框架中考察才能真正理解技术变革,并且这种理解不能仅停留在对特定社会现实的真实描述上,我们必须从社会结构的水平和社会发展的进程来把握技术”,这也是整本书贯彻的基本视角。作者将信息技术视为社会变革当中起重要作用但不是唯一作用的要素来看到整个社会结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趋势。有意思的是,卡斯特尔非常强调空间,从章节标题就可以看出来:“新产业空间”“信息流空间”“二元化城市”“郊区军备政策”“易变的空间架构”“重构信息空间的社会意义”。因此他虽然是一个社会学家,对于地理学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过他对于空间的理解会更为抽象和宏观一些,而地理学家通常擅长的是去考察具体情境(context)中的异同。

Continue reading “37(上) 信息化城市空间与信息化城市生活—卡斯特尔《信息化城市》”

36 关于新冠疫情谣言传播的观察与思考

从上个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终于”被确定可以人传人以来已经过了25天了,但是每天确诊的数量还在往上涨,不过值得高兴的是新增疑似病例数下降、非湖北新增确诊数连续几天保持比较稳定的水平,同时治愈数远大于死亡数。在这次疫情中,自媒体(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网站等)对信息的传播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发挥媒体对政府监督作用方面远远超过了传统媒体。但与之伴随的是大量的谣言,抑或是真假掺半的消息,在各个平台上传播,与真实发生的事实一起牵动着全中国人民乃至全球华人的心弦。

虽然我这种憨憨既不刷微博也不看朋友圈,但是少数公众号以及大量的群链接依然充满着各种传播甚广的消息,部分消息很快被捶说是谣言,部分消息捶完以后又有“更权威”的媒体证实是真的,还有部分消息因为缺乏更详细的关键证据至今真假难辨。诚然,这一时期的大量真假消息(特别是谣言)的大量传播与前述去中心化的信息传播渠道、对于舆论管控的略微放松和人民群众对及时信息的迫切需求有密切关系,但我想从一个更宏观和长期的视角来分析为什么假消息在中国环境下能够传播这么广泛。需要提前指出的是,我并不知道其他国家谣言传播的效果和原因,但是我所讨论的情况局限于中国大陆环境;其次,我所讨论的内容仅基于日常观察和思考,若有与理论呼应或与理论不一致的情况欢迎指正。

Continue reading “36 关于新冠疫情谣言传播的观察与思考”

35 单位空间重构—David Bray《单位的前世今生》

忙里偷闲,花了几天时间一口气看完了《单位的前世今生:中国城市的社会空间与治理》(薄大伟(David Bray)著,柴彦威等译),许久没有这种经历了。在我们的研究中对转型期单位居民的行为特征研究较为充分,肯定了单位作为一种空间实践在减少职住分离、建设低碳城市与促进公共服务配置中发挥的作用。不过,对单位制本身的理解较为薄弱,而作者利用福轲的谱系学方法和治理术等概念对单位制的发生发展以及衰亡做了较为详细的梳理,作者指出单位制与中国儒家思想下的传统院落、空想社会主义的空间实践、苏联的空间实践、民国时期国民党的集体管理方式、延安时期的“群众路线”“牧羊人”的管理都紧密相关,同时,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单位制瓦解,但是单位制形成的空间实践不会马上消失,而会以其他形式继续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空间。趁着热乎劲,赶紧谈谈印象最深的三点想法。

Continue reading “35 单位空间重构—David Bray《单位的前世今生》”

34 文化路向与人生路向—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从上学期中特课程接触《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这本书以来,断断续续的终于把这本不厚的书看完。关于书中“文化三路向”的说法应该或多或少被大众所知,我也就不过多提及,在本文后会把当时中特课程针对此点所撰写的读书报告附上。关于这个观点,乍看之下对于西方、中国和印度的文化、哲学和宗教分析的也倒为准确;但是关于从西方到中国再到印度的文化发展“阶段”说,未免过于线性和简化;另外关于中国文化为什么一开始选择的是“第二种路向”,梁先生给出的解释是“社会实在受社会中天才的影响最大……中国古圣人由观察宇宙所得的深密思想,开头便领着大家去走人生第二路向”,这点也未免过于幼稚,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也难以立住。当然,作者在序中也坦言这部分内容有多处疏漏,因此,这次的重点不是对文化路向的分析,而是想谈谈其中关于儒家文化的论述中所获得的关于人生路向的一些启示。

Continue reading “34 文化路向与人生路向—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33 山·水·食·人——十堰游记

前阵去了趟十堰(武当山、神农架)旅游,用我朋友的话说则是地貌实习、生态实习、旅游规划实习和人文地理综合实习(应该还有产业地理实习才对)。

一直在探索怎么保存每次旅游的照片问为好,这次既然有了自己的博客,那就当做档案一样放进去好啦。

Continue reading “33 山·水·食·人——十堰游记”

32 人民的主要矛盾—斯诺《西行漫记》

读毕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又名:《红星照耀中国》),第一感觉是羡慕、向往。是的,在需要不断自我探索、反复尝试方逐渐知道自己喜欢或适合做的时候(如果不乐意把挣钱作为第一任务的话),在这看到向上流动越来越难的时候,在这总觉得做很多事情事实上做不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而很可能只能是追求一些小确幸的时候,如果真的能发现一件“伟大的事业”(在经过批判思考后确定),它确实是现在社会、现在时代、现在人民所需的,那应该会一往无前的去做吧。而且,这种做是不带后悔的、一直充满动力和活力的、不断得到认可的。

所以,某种程度上认可斯诺在书中描绘的场景,因为我大概可以想象这样的事业对于人的积极作用——想来我也曾经短暂的有过这样的经历。

所以,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理解我们的前辈们在建国初实施的那一系列大步走向共产主义的措施,因为他们认为这样的“伟大事业”是可以从反帝反封建反侵略转向建设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的,而且人民依然会团结起来为这项事业而奋斗,就像在当年的苏维埃共和国中一样。

Continue reading “32 人民的主要矛盾—斯诺《西行漫记》”

31 南宁市“三街两巷”项目刍议

(一)引入

前几天去新民吃舒记老友,在旁边走了走,发现步行街旁边整了个新项目“老南宁·三街两巷”。进去看了看,是一处仿古建筑群,似乎想开发形成商业街,里面也保留了一些原住民和老建筑。想起来这里以前都是老房子,应该是一个旧城改造项目。又记起在兰州做规划项目时,老板说这种仿古商业房地产项目属于相对于商场和综合购物中心而言更高级的一种开发模式。若单从商业地产角度来讲,此类型大概是对“现代主义”标准化的商场的批判,与历史文化结合、彰显差异性的“后现代主义”空间生产的产物。​

坦白讲,这里设计和建设的品质还是不错的,也勾起了我想进一步了解的兴趣。正好有渠道搜集了一些资料,又和负责项目的成员聊了聊,有些想法,拿出来与你们分享。

Continue reading “31 南宁市“三街两巷”项目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