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斯特尔网络社会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千年终结》(End of Millennium)算是暂告一段落。这本书看的感觉介于第一部和第二部之间:如果说第一部是在讲网络社会的物质基础,包括生产资料和生产关系,即产业、劳动与企业管理结构,第二部在讲网络社会的上层建筑,尤其是文化和精神层面对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反叛,那么第三部则更为综合,具象到社会当中发生的各类现象以及作者认为在网络社会中可能会适应该社会特征的国家治理结构与国家应对。我将会分成两个部分来简要介绍文章内容并谈谈我的想法。
Continue reading “45(上) 网络社会的隔离与国家应对—卡斯特尔《千年终结》”Category: Book Reviews
45(下) Reading Notes of End of Millennium
Reading notes of End of Millennium (Third Volume of the Information Age)
Continue reading “45(下) Reading Notes of End of Millennium”44(上) 网络社会的认同运动与关于我国社会生活的杂谈—卡斯特尔《认同的力量》
花了两个月的时间(中间偷懒了一会)硬着头皮把卡斯特尔信息时代三部曲中的第二部,认同的力量(The Power of Identity)看完了。第二部看得没有第一部舒服,因为第二部深入到了个体的精神层面,介绍了一些社会运动,并讨论了网络社会中民主政治的改变;而这些内容大部分是我之前未了解过的,所以看起来比较吃力。不过三部曲中第二部的题目又是我一开始最想看的,因为【认同 Identity】是我这么多年来一直试图找寻而无果的东西,所以想看看作者是怎么考虑认同的。
Continue reading “44(上) 网络社会的认同运动与关于我国社会生活的杂谈—卡斯特尔《认同的力量》”44(下) Reading Notes of the Power of Identity
Reading Notes of the Power of Identity (Second Volume of the Information Age)
Continue reading “44(下) Reading Notes of the Power of Identity”43(上) 网络社会、流空间与时空行为—卡斯特尔《网络社会的崛起》
作为卡斯特尔信息时代三部曲中的第一本书,《网络社会的崛起》(The Rise of Network Sociey) 从信息技术革命出发,介绍了信息化对经济、企业组织、工作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同时从流空间(space of flows) 和无时间性的时间(Timeless time)两个方面介绍信息化社会的时空特点。
Continue reading “43(上) 网络社会、流空间与时空行为—卡斯特尔《网络社会的崛起》”43(下) Reading Notes of the Rise of the Network Society by M Castells
Reading Notes of the Rise of the Network Society by M Castells
Continue reading “43(下) Reading Notes of the Rise of the Network Society by M Castells”39(上) 城市社会学的空间转向—戈特迪纳《新城市社会学》
上个月底已经把戈特迪纳的《新城市社会学》看完了,同时也在研究组做了一次读书分享,现在终于有时间空闲下来整理一下思考。其实主要的思考都在下面的PPT里了,这里就整理一下当时讨论的内容。
Continue reading “39(上) 城市社会学的空间转向—戈特迪纳《新城市社会学》”37(下) 卡斯特尔《信息化城市》读书摘录
书目:曼纽尔·卡斯特尔. 信息化城市(崔宝国等 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Continue reading “37(下) 卡斯特尔《信息化城市》读书摘录”37(上) 信息化城市空间与信息化城市生活—卡斯特尔《信息化城市》
疫情原因取消了原定的旅程,也因疫情不能出门,在家躺尸的这些天提供了充足的时间让我完成二月读书计划。卡斯特尔(Manuel Castells)《信息化城市》(The Informational City)写于1989年,通过刻画在美国资本主义重组、城市产业空间和社会空间变化当中信息技术发挥的作用而被学界所熟知,其中判断的一些趋势不仅在美国实现,现在已经成为全球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后带来的变化。
卡斯特尔显然是一个持社会建构论的学者,在第一章就强调“只有把技术变革放到社会结构的框架中考察才能真正理解技术变革,并且这种理解不能仅停留在对特定社会现实的真实描述上,我们必须从社会结构的水平和社会发展的进程来把握技术”,这也是整本书贯彻的基本视角。作者将信息技术视为社会变革当中起重要作用但不是唯一作用的要素来看到整个社会结构变化和社会发展的趋势。有意思的是,卡斯特尔非常强调空间,从章节标题就可以看出来:“新产业空间”“信息流空间”“二元化城市”“郊区军备政策”“易变的空间架构”“重构信息空间的社会意义”。因此他虽然是一个社会学家,对于地理学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过他对于空间的理解会更为抽象和宏观一些,而地理学家通常擅长的是去考察具体情境(context)中的异同。
Continue reading “37(上) 信息化城市空间与信息化城市生活—卡斯特尔《信息化城市》”35 单位空间重构—David Bray《单位的前世今生》
忙里偷闲,花了几天时间一口气看完了《单位的前世今生:中国城市的社会空间与治理》(薄大伟(David Bray)著,柴彦威等译),许久没有这种经历了。在我们的研究中对转型期单位居民的行为特征研究较为充分,肯定了单位作为一种空间实践在减少职住分离、建设低碳城市与促进公共服务配置中发挥的作用。不过,对单位制本身的理解较为薄弱,而作者利用福轲的谱系学方法和治理术等概念对单位制的发生发展以及衰亡做了较为详细的梳理,作者指出单位制与中国儒家思想下的传统院落、空想社会主义的空间实践、苏联的空间实践、民国时期国民党的集体管理方式、延安时期的“群众路线”“牧羊人”的管理都紧密相关,同时,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单位制瓦解,但是单位制形成的空间实践不会马上消失,而会以其他形式继续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空间。趁着热乎劲,赶紧谈谈印象最深的三点想法。
Continue reading “35 单位空间重构—David Bray《单位的前世今生》”